服务资讯

【红山】党史学习丨“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0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

 
我们党一贯认为,青年是全社会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力量,始终把教育引导青年作为党的一项基本工作。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无论党对青年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深化拓展,思想先进、信仰坚定始终是第一位的。正是有了这个“总开关”,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才有了坚实思想根基,中国青年才能任凭时代变迁、无惧风浪挑战,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整体风貌。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
 
真理是赢得青年的最好武器。早在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陈独秀等党的创始人就致力于面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如同时代先声,将一大批有识青年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通过“真理的味道”这脍炙人口的故事,可以窥见那一代进步青年对科学理论的孜孜以求。
 
一百年来,党的实践每深化一步,党的创新理论每发展一步,青年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深入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动能,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觉悟者。
坚持用远大理想感召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教育引导青年。这既是面向未来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总结历史得出的重要经验。

 

回顾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纵然是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期,仍有大批有志青年义无反顾地加入党的队伍,为的当然不是功名利禄、锦绣前程。恰恰相反,彭湃、赵一曼等青年英烈无不家境优越,但毅然选择与旧阶级决裂,投入创造新世界的伟大斗争中。这背后,是我们党为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奋斗这一崇高使命的感召,是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美好理想的激励。中国青年运动始终与国家前途命运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连,展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20世纪初,一群有志青年漂洋过海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和领导者。图为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塔日杜吉公园召开留法学生会议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坚持用精神力量凝聚青年

 

列宁曾指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这段精辟论述似乎专为刻画中国优秀青年追随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程而写就。

 

抗战时期,受到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气质的感召,无数青年将延安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演绎了一段“数万知识青年赴延安”的历史画卷。我们党始终注意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始终站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前沿,党的精神气质与青年的青春气质高度契合,成为团结凝聚起最广大中国青年的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