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服务过程中,社工定期走访H街街道的各个职能部门,了解到拆迁改造是街道近几年的重点工作之一,H街道其中一个转制社区-S社区,因交通大学落地建设和五号线延长线途经,正在进行大范围拆迁改造建设。随着社区居民的搬迁,S社区居民需要由原居住的社区搬迁至安置区,安置区内各项娱乐设施、安全设备、房屋结构等与原居住地有很大不同,居住地的改变对于居民来说产生较大影响。如何更好地协助移居居民适应新环境带来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在安置区内生活,社工从中可以发挥什么角色,都是需要探讨的内容。
二、分析预估
(一)移居居民社会支持网络需重新搭建,包括对社区环境、社区生活的重新适应,得出移居居民有文化娱乐、社区网络搭建的需求。
双沙社区原有居民拆迁前居住在双岗村、沙浦村,旧村内长期形成的文化氛围、社会邻里关系、生活设施等较为完善,搬迁至新社区后缺乏相关设施与参与途径,邻里因搬迁相互分开,导致来到新社区需要重新搭建自我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此更好的适应安置区的生活。
(二)移居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需要提升,保障自身及家庭的安全,更安全的在安置区生活,得出移居居民有居家安全知识学习的需求。
移居居民搬迁后,现住居家环境发生变化,安置区域原本是用作出租房屋,单间为主,房屋面积变窄,结构较为复杂,尤其是对移居长者来说居住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不适应感。另外,搬到新社区后日常居家过程中的用电、用火、用气、防疫等安全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安全意识需要提升,以便营造更加安全的安置环境。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指导
(二)服务目标
2、分目标:开展不少于每月1次社区活动,丰富移居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升社区移居居民的生活的满意度;运用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的优势,整合社区内外资源,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引导移居居民学习安全知识,增强移居居民安全意识。
(三)服务内容及策略
2、项目中期,联动各方为移居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社工服务。社工积极走访联动社区居委、爱心企业、志愿者、物业公司等,结合服务需求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活动、入户探访、户外宣传等服务,共同为移居居民的安置生活提供协助。
3、项目后期,总结服务成效。回顾总结项目期内各项服务的开展情况、移居居民满意情况,向街道部门、社区居委汇报项目取得的成效与反思的部分,总结经验,继续前行。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及成效
(一)因需调研:介入拆迁社区第一步,了解移居居民需求。
在本次调研中,社工结合辖区内纯老家庭需求表达情况,将个人生活的系统整合为个人层面(即微观层面)、人际层面(中介系统)、社会层面(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
(三)“文:”因文而宜,丰富安置生活。
(四)“地”:因地制宜,增强安全意识。
2、入户微改造助力移居独居长者安全生活。项目期内,社工联合物业公司、志愿队开展居家安全微改造活动两场,共为42户(其中6户为楼梯扶手,共2栋)行动不便的移居居民进行居家安全微改造,为其安装厕所、楼梯和台阶扶手;更换脱落的插座面板和水龙头;送上助行器和拐杖等,改善行动不便居民上厕所后起身困难、上台阶吃力的问题,帮助移居长者改善居家安全隐患,增强居家安全知识,提升其居家安全性和便利性。
五、专业反思
此项目是针对S社区当下的拆迁工作来设计开展的,符合社区现状,因此能得到社区居民及街道社区的认可。S社区的拆迁工作开展后,移居居民的日常生活、娱乐方式、社区参与等发生变化,移居居民需要适应新社区环境,而在社区娱乐方式、志愿服务等平台较少的情况下,社工主动介入提供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移居居民的需求。
(二)提供社区服务的平台,积极发挥志愿者力量,社工+志愿者模式扩大服务产出,推进项目内容顺利完成。
项目推进过程中,社工积极发挥社区内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性,从项目宣传推广、服务协助等多方面融入志愿者角色。一方面,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增加更多的人力资源,能更好地协助社工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完成各项服务内容;另一方面,增强社区居民自身的荣誉感与价值感,社工在过程中会注重志愿者队伍的表彰,能充分肯定和关注到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
六、督导点评
作者简介:邓玲,中级社工师,现任职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红山街社工服务站领域部长。从事社会工作服务10年,擅长长者社会工作。服务格言: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助人自助,发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