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习

【机构】郑杭生教授《社区服务的中国经验主题报告会》进家综

0

         2013年8月30日下午,站前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蓬荜生辉。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郑杭生来中心作“社区服务的中国经验”的主题报告。广州市社工委、广州市民政局、有关区街领导、社区与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共计80余人参加报告会。
        社区工作的中国经验的关键在于社区工作本土化,即将社区工作功能和服务与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过程。这是由社区工作专业作为服务于人的专业性质所决定的。社区工作本土化,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社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赖以生存的国情,融入本国文化制度体系,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本土发展的模式。
        郑机生教授认为,“中国经验”是中国社会上下结合、共同探索、互动创新的结果,既有中央“自上而下”的推进,又有基层社区“自下而上”的推动,还有各个地方、各个部门连接上下的促进的三个层次,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共同创作、不断完善,融合成具有独特气派、独特风格、又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中国经验”。
        郑教授鼓励我们社区服务要做到“四善”。即善有四种不同的境界或层次,即向善之心,从善之意,行善之举,至善之境。让我们从最初的具有向善之心开始,发展从善意识,学习他人做好事,从善如流,并进一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行善,多多行善,经过持续积累,最后争取进入至善之境。社区服务的中国经验的重点就是社区服务中努力形成一种“四善”风气。
        多年来郑杭生教授一直倡导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一定要遵循“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越传统;借鉴国外,跳出国外;创新话语,创造特色”的学术道路,要有“顶天立地”的治学境界。所谓“顶天”就是站在世界学术的前沿,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前沿意识;所谓“立地”就是深入中国实践的基层,要具有本土立场和草根精神;只有“立地”,才能真正的“顶天”;也只有“顶天”,才能更好的“立地”。这些理念让我们广大社会工作者受益匪浅。